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

不能让假货横行,打假必须强硬起来

2017-01-23 09:59:39

消息来源: 评论
原标题:“造假中心”横行 呼唤打假硬起来

  作者:冯海宁

  期待有关方面重塑企业、社会、政府共同参与的打假体系,使之真正硬起来。

  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,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,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,这些假调料通过物流配送等方式,流向了全国多地。记者对厂家眼中的这一“北方调料造假中心”进行调查,发现此地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,每年产值以亿元计,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(《新京报》1月16日)。

  类似的“造假中心”在全国还有不少,只是所造的产品不同而已,有的是“日化造假基地”,有的是“服装造假基地”。1月16日的《中国青年报》又披露了“假鞋之都”福建莆田造假、售假的疯狂。显然,这种集原料采购、产品制造、包装销售等于一体的“造假中心”,对我国供给侧、消费侧都带来极大损害。

  从相关报道来看,这类“造假基地”在当地或者在业内其实是公开秘密,当地有关部门也曾经查处过,但由于种种原因,并没有彻底铲除。笔者以为,这种造假现象的“中心化”、规模化、产业化,是打假乏力的真实写照。如果不对这种造假现象施以重拳,假货泛滥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一种阻力。

  打假乏力有多方面原因,比如造假者越来越狡猾,信息技术也成了造假者可利用的帮凶(如,通过安装摄像头为自己“放哨”)。但主要原因还是打假体系整体乏力。

  目前,打假体系包括多种力量。其一是企业打假。比如“十三香”就有自己的打假负责人;此外一些电商也有自己的打假手段。但企业打假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,人力财力投入也明显不足。其二是社会打假。比如职业打假人打假、消费者举报、媒体监督等。但总体来看,社会打假效果也很有限。因为,普通人缺少识假能力,而职业打假人也存在不少问题。其三是政府打假。各地工商、质检、公安等部门虽然也经常参与打假,但多数时候是被动出击,缺少主动执法的意识,所以与公众期待还有距离。按说,“造假中心”所在地执法部门最了解当地情况,最应该发挥打假作用,但事实却不理想。如果执法部门能采取卧底暗访等手段,造假也不可能这么猖狂。

  也就是说,造假者的疯狂,不仅因为造假成本低、获利空间大,更因为打假体系不够硬,没有对造假、售假形成完整的阻力与威慑力。如果,打假力量介入每个销售环节,假货没有销售渠道,自然不会有人去生产;如果,“造假中心”所在地对房屋出租者、造假者同时施以重拳,必然也能铲除假货生产土壤。

  期待有关方面重塑企业、社会、政府共同参与的打假体系,使之真正硬起来。此外还应追问的是,“造假中心”所造的假冒伪劣商品,具体流向了各地哪些市场?有关方面应顺藤摸瓜,揪出造假、售假链条上的每个“蚂蚱”。

责任编辑:魏巍

[责任编辑:肖勇]

频道
分站

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Copyright © 2014 by Chinaruleoflaw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
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
备案号: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:京ICP证140110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京网文(2014)0781-181号

关于我们 | 关于中国法治 | 联系方式 | 学会动态 | 编辑部 | 法治编辑部 |